• 主頁
  • 機構事工
  • Tvpluz
  • 人物見証
  • 申請播放
  • 城中話題
  • 機構出版
  • 認識我們
  • 你的支持
  • 福音產品
  • 聽信真道(亞洲)
  • 機構事工
    • 2021年份
    • 2020年份
    • 2019年份
    • 2018年份
  • Tvpluz
  • 人物見証
    • 人前人後
    • 証焦點
    • 愛生命愛香港
  • 申請播放
    • 表格下載
  • 城中話題
  • 機構出版
    • 「真証傳播」季刊《証信息》
    • 人前人後
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認識真証傳播
    • 總幹事家書
    • 加入我們
    • 辦公室資料
  • 你的支持
    • 《等一個擁抱》電影包場
    • 感恩・代禱
    • 奉獻方法
    • 付款安全指引
    • 捐獻者權利約章
  • 福音產品
    • 証購網
    • 免費下載
    • 售賣點
  • 聽信真道(亞洲)
主頁   城中話題   哲思破格 (第三輯)
處境化的商業倫理
編者/作者 : 張國棟博士
這一年,我想在這專欄內多談商業倫理。今次的題目是商業倫理的本土性和道德相對性。
一,
雖然我在美國大學任教商業倫理已經有兩年,漸漸也算是設計了一個自己十分滿意的課程給我的學生,但即使有機會,我卻不想空降地把同一套內容轉過來在香港的處境裡講授。為甚麼?因為兩地的文化和道德觀念有差異,而這樣一個科目並不應單單講抽空和普遍的道德概念(猶如康德的定然律令),也要緊貼所處身的社會裡的經濟商業生活。

例如近日香港有報紙報導說,美國三藩市有華人搶領教會救濟食物,但卻只是為求轉賣牟利,賣不出的丟在垃圾筒,令真正有需要接受教會救濟的人倒拿不到食物,在寒冬下的街頭獨自捱餓。(相關事件在美國也上了新聞,可看這短片:People That Act Greedy and Take from The Needy Behave Badly,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ZpUcnGCaq4)這樣的事,在美國很少人會做出來,在美國商業倫理課裡,這類話題只須提一提,美國學生們自然會嗤之以鼻。然而,在華人為主以及越來越出現大陸文化的香港,卻未必是甚麼大驚小怪的事,甚至人們可能倒會說教會太傻,這個話題可要透過一整課的討論──甚至激烈辯論──才能確定這類行為是否有違道德。

那麼,讀者或問,在美國講商業倫理,有甚麼比較獨特的題目?我通常會在課程裡跟學生談虛偽的問題。因為在美國裡,幾乎任何大商業機構都會有十分漂亮的使命宣言和專業操守規則,但當然卻不是每一間都會實踐出來。例如僱用了近廿一萬員工的美國最大的私營僱主Wal-Mart,有一份長達三十六頁的倫理宣言,公司內也設有內部調查員來確保員工達到商業操守。但在2012年紐約時報卻揭發 Wal-Mart 在過去十多年於墨西哥進行了大量賄賂來方便公司拓展業務,並且內部調查員不斷受阻,無法查出真正主謀,而主謀嫌疑最大的人現在已升了更高級的職位。

在美國談商業倫理,常常都會提及兩篇「反派」文章,那就是Milton Friedman, “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”以及Albert Z. Carr, “Is Business Bluffing Ethical?”。這兩篇四十多年前的文章至今仍有影響力,兩文均有提及,在商界混是要「講」倫理道德的(在他們的年代已經有人談商業倫理),但其目的只是虛偽地用來粉飾或表面地滿足社會人士的期望,事實上他們心目中的真正商人是不用理會商業倫理操守的,Carr 甚至認為,用「講倫理」的外表來騙取顧客信任,誤以為帶有道德感召的你所提供的服務會比其他公司的好,並沒有問題。誠然,這就是現在很多美國商人對商業倫理的看法,像上段Wal-Mart例子所示的。如此,在美國大學本科的商業倫理課程裡,這才是比較逼切要處理的課題,這才是比較真正能令學生有倫理反省、日後會覺得所學習到的提醒原來會歷久常新的題目。

這引申出另一個觀察,就是美國社會似乎普遍比香港社會重視道德,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會以為要虛偽地扮有道德來騙取顧客信任。在香港社會裡,似乎沒有這個裝扮的必要,大家心知肚明要盤算別人會怎樣佔便宜,自己要怎樣防範,然後略帶少許禮貌地進行那些討價還價活動便是了。在整個過程裡,道德語言往往不能夠成為有力的討價還價籌碼。由此可見兩地的商業倫理課程可會需要不同的重點。
二,
末了,讓我順便把這題目放在教會處境裡作出一點反省。有趣的是,道德語言在教會裡往往可以成為有力的討價還價籌碼。因此,儘管你想法正確,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,只要你的對手講得出你有道德缺失,你在整個爭議過程裡還是要處於下風──你的意見受到冷待,甚至連你這個人也被孤立起來。各位不用想到婚外情那類政客死穴,只要你被指為驕傲或好譏誚,那已經足夠。讀者請留意我上面用了「講得出」三個字。關鍵並不是全教會裡唯獨你一個人是驕傲或最驕傲,彷彿客觀地在上帝道德成績表上你得分最低,而是唯獨你一個人被某些建制中人指為驕傲,然後其他人聽信了。由此我們便不難看出道德語言很容易變相成為權力工具,講的人其實未必真正關心道德,但他們很清楚,一提出道德問題便能操控大量信徒,令他們不接受你的意見和不接受你這個人。

這裡不便舉出太清楚的實例,但各位不妨回想你在面書信徒圈子裡的見聞。有些人不會解釋你的觀點孰好孰壞,但卻一味說你不是好人,或來意不善、存心挑釁,再講自己怎樣委屈地忍受你的惡意,這已經足以令很多信徒漠視你。而當你問你做錯了甚麼,他會更反罵你到現在也不知錯,那就足夠令你陷入極大的人際關係困境裡。這一切純粹可以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策略,可能到了見主面的日子,他還是講不出你道德品格上有甚麼嚴重錯誤,但你在此世已經要終生背負那些罪名。由此,我很喜歡看到福音書所描述的耶穌十分愛跟法利賽人作對。法利賽人作為宗教和道德領袖,往往卻會陷入這種濫用道德語言的危機而不自知,諷刺地,本應最敬虔和最有道德的一群人,卻是耶穌批評得最多和距離上帝信仰很遠的一群人。
作者保留版權
從基督信仰來說,如何克服憂慮?
 
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
上一頁
牧養「職場退休」信徒(下)
 
胡志偉牧師
下一頁
哲思破格 (第三輯)
  • 以慢打快才是上策?
  • 道德、宗教、多元
  • 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
  • 論香港基督教文字風氣的轉變
  • 教會時事隨筆:為甚麼保守神學家會性侵犯女性?
  • 雜談基督教文字工作
  • 論歧視
  • 論絕對
  • 運動激情與學術門檻:世事沒有中立?
  • 兩類網上流行論述
  • 感染力
  • 性格研究給我們的反省
  • 「友誼」在教內代表了甚麼?
  • 後果論與基督教
  • 斷與續
  • 書評:《基督與商業文化》
  • 進步一定是好的嗎?
  • 哲思破格(第二輯)
  • 哲思破格(第四輯)
最新話題
三十七、乘人之危,成人之美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20
 25
 
五十、建立關係
 黃文謙
 2021-01-20
 58
 
三十六、病向淺中醫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13
 78
 
四十九、慘痛經歷
 黃文謙
 2021-01-13
 67
 
三十五、容人之量,自知之明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06
 132
 
四十八、感恩
 黃文謙
 2021-01-06
 88
 
三十四、大局為重(二)
 徐武豪博士
 2020-12-30
 99
 
四十七、超速的生命
 黃文謙
 2020-12-30
 107
 
三十三、乘風破浪
 徐武豪博士
 2020-12-23
 118
 
四十六、資產
 黃文謙
 2020-12-22
 89
 
話題專輯
《”武”筆留言》
徐武豪博士
 
《創世記》研讀
徐武豪博士
 
「職場亮光」
黃文謙
 
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
徐武豪博士
 
「哲思破格」
張國棟博士
 
「漁翁撒網」
俞真(Calvin)
 
「真金不怕洪爐火」
梁斐生博士
 
「本週評論」
胡志偉牧師
 
「熱點問答」
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
 
編者/作者
徐武豪博士
梁斐生博士
胡志偉牧師
俞真(Calvin)
關鍵字
音樂人物聖經職場教會成長家庭差傳青少年靈修社區長者環境信仰
回頁頂 
聯絡我們

真証傳播
福音傳播中心
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
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
辦公時間:
星期一至五:
早上9: 00 至 下午6: 00
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: 休息
訂閱電子報:
請電郵至 info@gnci.org.hk

(852) 2409-1233
(852) 2615-9806
info@gnci.org.hk

網站地圖
機構事工
Tvpluz
人物見証
申請播放
城中話題
機構出版
認識我們
你的支持
福音產品
下載區
手機應用程式

真証傳播 GoodnewscomArray手機應用程式

Apple Store

Google Play Store

訂閱電子報

你的支持

Copyright ©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