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自我實現」是一個相當新穎的觀念,這種觀念起源於亞伯拉罕。馬斯婁及查德羅格有關人類心理學的著作。自我實現或是自我實踐概念的流行,在一九七O年達到高峰。支持自我實現的人,相信人類有能力透過自我改進的技巧,使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。今日大部分人努力實現自我,是因為他們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而聖經對於真實的自我實現,則有不同的看法。
我們是否要因為世俗對自我實現的曲解,而摒除這種想法?其實基督徒也被呼召,要成就某一種與流行雜誌中所描述不相同的自我實現。
保羅說:只有在基督裡才能找到真我。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在尋找一個能實現自我理想的生活。以下列出一些你可能企圖藉此實現自我理想的範圍:
__在事業/工作中
__在友誼中
__在婚姻生活中
__在孩子身上
__藉著幫助他人
__藉著賺錢
__藉著靈修生活
__藉著旅遊
__藉著運動
__透過教育
__透過精神治療法
__透過藝術
請讀《馬太福音》十六章21至28節,彼得的行為在那些方面與你類似(馬太福音十六22)?耶穌為甚麼這麼生彼得的氣(馬太福音十六23)?神所關心的與人所關心的有何不同?請把下面一句話說完:「如果你真想跟隨耶穌……」(馬太福音十六24)耶穌在25節所說的真正意思是甚麼?對於現代人想要獲得一切的慾望,耶穌可能有甚麼反應(馬太福音十六26)?你要如何歸納耶穌對自我實現的教導?
請讀《腓立比書》一章15至26節,基督徒在那方面的事奉是錯誤的(腓立比書一15~17)?有關於「雖有人以錯誤的態度來事奉,福音卻傳開了」,你要怎麼解釋(腓立比書一18)?如果你因著信主而被下監,你想你對神的態度會如何?保羅在20至24節中所說,他所處的生死兩難是甚麼(腓立比書一21)?成熟的基督徒能在那方面經歷到喜樂(腓立比書一25~26)?
保羅談到他的未來,每當他想到前景可能被蒙拯救,或面臨死亡時,情緒便起伏不定。曾經有一度,他相信會蒙拯救,接著他又擔心會令自己或基督蒙羞。他渴望離世與主同在,但又希望能繼續活在世上,使腓立比的信徒能因此而喜樂。就另一方面來說,如果他能放下重擔,站在他忠心事奉多年的主面前,不知該有多好。這才是最終的自我實現,非常有趣的是,保羅亳不保留地與他的朋友分享親身感受,其中包括了他的希望與懼怕。
以下那種說法最能代表你對自我實現的看法?
__自我實現是對人最高的呼召
__自我實現只不過是個幻覺
__自我實現是個人很重要的人生目標
__自我實現是人類心理所捏造出來的
__自我實現只有在我們與神建立個人的關係後,才顯得有意義
以下所引述的話有何不同?
不論何事,如果你只考慮你自己,你的生命將無意義。
自我的實現並不因你遇見「貴人」,選對工作或投入事奉而自動產生;自我實現惟有行在神的旨意之中始得完成。
保羅是如何尋得自我(腓立比書一20)?保羅所說:「因我活著就是基督,我死了就有益處。」這句話對你有何意義(腓立比書一21)?對於那些熱中於追尋自我實現的世俗朋友,你能給他們甚麼有益的勸告?保羅認為他在獄中仍能推動福音事工,福音被廣傳(腓立比書一13),羅馬的基督徒也更加放膽地傳講(腓立比書一14)。保羅說:雖有人傳福音的動機不對,但無論怎樣,基督畢竟被傳開了(腓立比書一15~18)。傳福音與自我理想的實現有合關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