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主頁
  • 機構事工
  • Tvpluz
  • 人物見証
  • 申請播放
  • 城中話題
  • 機構出版
  • 認識我們
  • 你的支持
  • 福音產品
  • 聽信真道(亞洲)
  • 機構事工
    • 2021年份
    • 2020年份
    • 2019年份
    • 2018年份
  • Tvpluz
  • 人物見証
    • 人前人後
    • 証焦點
    • 愛生命愛香港
  • 申請播放
    • 表格下載
  • 城中話題
  • 機構出版
    • 「真証傳播」季刊《証信息》
    • 人前人後
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認識真証傳播
    • 總幹事家書
    • 加入我們
    • 辦公室資料
  • 你的支持
    • 《等一個擁抱》電影包場
    • 感恩・代禱
    • 奉獻方法
    • 付款安全指引
    • 捐獻者權利約章
  • 福音產品
    • 証購網
    • 免費下載
    • 售賣點
  • 聽信真道(亞洲)
主頁   城中話題   道可道,非常道 (第三季)
復活之後
編者/作者 : 徐武豪博士
約翰福音廿一章
引言
耶穌降世以後並沒有馬上為人而死,而是在世上活了三十多年,不單在一生之終成就了救恩,也在一生之中留下了言行,好讓信祂的人不單可以因祂的死而有生命,也可以因祂的生而有生活。人可以因祂有生命,並且是豐盛的生命(約翰福音十章10節)

耶穌復活之後也沒有馬上升天見父,而是在地上留了四十多天之久。在使徒行傳一章3節提及耶穌在這四十天中向使徒顯現,並且講說神國的事。記載神國的講論並不多,唯一可以有關的便是大使命的頒佈與等候聖靈的囑咐。信徒要得著聖靈,在全地為復活的主做見證,使萬民作門徒。在顯現方面的記載便比較多和詳盡,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-8節中提及的顯現便有六次之多:顯給磯法、十二使徒、五百多弟兄、雅各、眾使徒與保羅。在約翰福音二十至二十一章則有四次,一次向馬利亞,三次向門徒,而最後一次的記載便是在二十一章,其中以彼得為焦點。
(一)彼得重操舊業(1-14節)
彼得原本的職業便是打漁(馬太福音四章18節),他為了跟從主而捨了網,從此以後便跟從了主。在二十一章1節,以“這些事以後”作為開始,這些事便是指抹大拉的馬利亞發現墳墓是空的,彼得與約翰證實墳墓是空的,然後主兩次向門徒顯現。主第一次向門徒顯現時,門徒的反應是喜樂(二十章20節),但八天之後門仍然是關上的(二十章26節),耶穌再次向門徒顯現,“這些事以後”彼得出了一個主意——打漁。

耶穌向門徒顯現了兩次,但似乎並沒有改變祂死的事實,也沒有帶出祂復活的影響。信心是要建立的,人信主的信心、人跟主的信心都是有一個過程的,耶穌不斷地顯現為的便是要重建門徒的信心,耶穌死前的跟隨要延續至耶穌復活之後,一直到耶穌的再來。

彼得一向敢作敢為,一向喜歡身先士卒,這次也不例外,但他的建議並不是朝著主的心意,而是自己的心意——打漁。奇怪的是既然看見了復活的主,彼得並沒有興奮地要為主的復活作見證,卻是失意地重操舊業。打漁表示他對自己門徒身分的放棄,究其原因,一個如此逞強的人會有如此表示,皆因一次沉重的打擊所致,那便是他三次的不認主。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75節中,彼得在第三次不認主後便出去痛哭,這個痛哭表達了他的懊悔、他的慚愧。在耶穌兩次向門徒的顯現中,一向喜歡表現的彼得卻沒有任何的表現,這並不正常,彼得沉靜了。

有人說成功累人,使人驕傲,事實上失敗也害人,使人崩潰。彼得的雄心壯志已不復再,他決定去打漁。當然他去打漁不一定是因為他意志消沉,以致重操舊業,也可以是因為他們需要有吃的,總不能長期躲在屋內等死。但從二十一章的內容,主耶穌明顯是針對著重建彼得的信心而來,一舉一動都是為了喚醒他的心。

4-12節提及了打漁的事,整件事有兩個特點:第一,這事與路加福音五章4-9節所記載的很類似,西門彼得整夜打漁打不到魚,其後依從耶穌的話便打到了很多魚。路加福音的記載是要西門把船開到水深之處,約翰福音的記載是要在船的右邊下網,無論是水深之處或船的右邊,重點是依從主所說的便可以得魚。

他們打了一百五十三條魚,似乎只是一個數字,但最少這表示海裡不是沒有魚。能打到一百五十三條並不是最希奇的事,豈奇的是海裡有魚卻打不到,打不到是為了讓以後打到時可以再次提醒彼得誰是主。在路加福音中,耶穌說要得人,在約翰福音耶穌說要牧羊,二者都與使命有關。耶穌不要彼得重操打漁的舊業,耶穌要彼得重操得人的舊業。

灰心是成功的敵人,失敗會使人灰心,但灰心不會改變失敗的事實,只會加重失敗的後果。錯固然不好,一錯再錯便是錯上加錯,人犯了錯不是置之不理,而是要正視、要改過。撒旦是控告者(啟示錄十二章10節),信徒犯錯後牠會控告,為了要對方一倒不起、一蹶不振。

人是會有失腳的時候,人也會有軟弱的地方,但軟弱失腳時,主要的是回轉而非放棄,正如耶穌曾對彼得說:“我已經為你祈求,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。你回頭以後,要堅固你的弟兄”(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2節)。耶穌知道彼得會跌倒,耶穌不單要彼得回頭,更要他回頭之後能堅固他的弟兄。

教會中會有信徒軟弱跌倒,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後書指出管教的需要,在加拉太書中指出挽回的必要(六章1節)。控訴與管教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,其目的與結果也完全不同。教會中要有管教、要有挽回,要反敗為勝、要化悲為喜。

耶穌刻意地向門徒顯現,以打漁為記、以查問為引,目的是要把彼得帶回正軌、重操舊業,重擔使命。在教會中因軟弱失敗而離開的信徒、工人也不少,其他的信徒不要袖手旁觀,也不要視若無睹,要有挽回的行動,要有關懷的心態,畢竟神不願意人灰心放棄,神是樂意人重新振作的。

耶穌降世為要世人回歸真神,耶穌顯現為要彼得回歸跟主。人要相信降世的耶穌,人要跟從復活的耶穌。敗不是最終的結局,信徒要成而不傲、敗而不棄,不單自己如此,也要彼此鼓勵、互相扶持、跟主到底,不退不棄。
(二)彼得再跟耶穌(15-23節)
在15-23節中記載了耶穌與彼得的對話,其中可以分成兩部分:15-17節與18-23節。15-17節耶穌問了彼得三次愛不愛祂,每一次的內容都有點出入,但結果都是相同的。18-23節耶穌提及彼得日後的遭遇與目前的需要。

15-17節三次查問彼得對主的愛,彼得三次都提及“你知道我愛你”,似乎彼得奇怪耶穌為何如此問。既是知道,還要多此一問,似乎是沒有必要的。彼得不是不愛主,正因為愛才因自己的失敗而無地自容。

耶穌用問題問彼得並不是祂不知道彼得的心,而是祂要彼得再次知道他自己的心。神在創世記問亞當夏娃他們在哪裡、問該隱亞伯在哪裡,耶穌也在五餅二魚的事上問腓力該如何行,神和耶穌都不是需要答案,而是人要為自己所作的負責,更要學習認識更多有關神的心意。

整個對話的重點是愛與服侍,有愛才有服侍,沒有愛的服侍不是服侍,只是表現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-3節便清楚說明,沒有愛,再大的恩賜、再大的果效也算不得甚麼。記得讀神學的時候,有機會與年長的牧者交談,問及若要向神只求一件事該求甚麼,那位牧者毫不猶豫便說:“求愛。沒有愛神愛人的心,事奉的路不單走不遠,還會走錯,害人害己、辱神害人”。又記得一次在一位牧師家中,有人問及師母該如何教養子女,師母說:“父母教導兒女,首要的是兩件事,便是愛神愛人,其他的都是其次,無論是學問或才能。因為若沒有愛,一切學問與才能只會有害無益”。

愛是一切服侍與事奉的根基,耶穌沒有與彼得翻舊帳,祂要彼得向前看。彼得在痛哭中已表現了他的悔意,但悔後要改,改不是要放棄而是要回轉,不是一倒不起,而是重新上路。主要彼得知道重新上路後的兩件事,一是日後的遭遇,二是目前的需要。

主清楚告訴彼得日後他會為祂受苦,要受捆綁,甚至最後要為祂而死。怕死的彼得要為主而死,這不是失敗,這是得勝。約翰特別提及彼得是為榮耀神而死,愛主是跟從主事奉神的根基,榮耀神是跟從主事奉神的目的。一個被造的人、一個蒙恩的罪人在偉大的創造者面前,在為他而死的救主面前真的是一無所有,心中只能有神,也只該有神。

可惜是今天的信徒與工人為了一點的成就,因著一些的恩賜,便自高自傲,要揚名立萬,以致貪圖虛浮的榮耀,漸漸失去了對聖工的尊重。保羅有很好的提醒:“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?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?若是領受的,為何自誇,彷彿不是領受的呢?”(哥林多前書四章7節)。在服侍的路上要明白這是一條恩典的路,為的是榮耀神,一切虧缺神榮耀的事不要做、一切盜取神榮耀的事不能做。服侍主的人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表現,不誇己只誇主。人聽得見的說話要小心,人看不見的心態也要謹慎,心正便手清,目標正確、方向無誤,最終便會到達目的地。

當主對彼得說你跟從我吧!彼得轉身看見約翰,便問耶穌約翰將來如何,耶穌說:“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,與你何干?你跟從我罷”(22節)。重要的不是約翰的將來,而是彼得的現在。“與你何干”是一個很大的提醒,人天生便會比較,為的是要分高下、定優劣,耶穌曾有一個比喻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4-30節,三個僕人有領了五千、有領了二千、也有領了一千,而論功行賞,主人對五千與二千的評賞都是一樣的。人不是不要比較,而是要與自己所領受的比較,不是與別人比較。領五千可賺五千而賺四千,領二千可賺二千而賺三千,不是領五千賺四千的比領二千賺三千的強,而是相反。

無論在羅馬書十二章或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都提及信徒如肢體,肢體各有不同,但不同的肢體要按肢體的功用而服侍,不是按自己所沒有的,而是按自己所領受的。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16節中提及信徒要各按其職,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。彼得也在彼得前書四章10節中提及“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,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”。信徒若能明白“與你何干”,不單在服侍上的心境會正確,心情會輕鬆,更可以避免試探、遠離紛爭。
結語
耶穌顯現為的是門徒,為要鞏固他們的信心,勉勵他們要忠心。耶穌升天之後,聖靈降臨,門徒大膽地到處傳揚復活的耶穌,甚至置生死於度外,皆因他們遇見了主。今天這位復活的主同樣要信徒承擔使命、不負所託。

信徒是會跌倒,但神要的是回轉不是放棄;信徒是要事奉,但是是為了愛神愛人,是為神的榮耀不是為出人頭地。因此,信徒要靠神的恩典敗而不棄,要明神的心意成而不傲、以愛為根、以神為榮。如此的信徒、如此的服侍,才可以讓主心滿意足、使神榮上加榮。
作者保留版權
《豐盛的生命》
 
徐武豪博士
上一頁
教牧同工退休前的經濟規劃
 
胡志偉牧師
下一頁
道可道,非常道 (第三季)
  • 《豐盛的生命》
  • 死與復活
  • 死有何懼
  • 使命:榮耀、分別與合一
  • 末了的話
  • 等不多時
  • 明知與無知
  • 恨與見證
  • 道可道,非常道﹙第二季﹚
最新話題
三十七、乘人之危,成人之美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20
 25
 
五十、建立關係
 黃文謙
 2021-01-20
 58
 
三十六、病向淺中醫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13
 78
 
四十九、慘痛經歷
 黃文謙
 2021-01-13
 67
 
三十五、容人之量,自知之明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06
 132
 
四十八、感恩
 黃文謙
 2021-01-06
 88
 
三十四、大局為重(二)
 徐武豪博士
 2020-12-30
 99
 
四十七、超速的生命
 黃文謙
 2020-12-30
 107
 
三十三、乘風破浪
 徐武豪博士
 2020-12-23
 118
 
四十六、資產
 黃文謙
 2020-12-22
 89
 
話題專輯
《”武”筆留言》
徐武豪博士
 
《創世記》研讀
徐武豪博士
 
「職場亮光」
黃文謙
 
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
徐武豪博士
 
「哲思破格」
張國棟博士
 
「漁翁撒網」
俞真(Calvin)
 
「真金不怕洪爐火」
梁斐生博士
 
「本週評論」
胡志偉牧師
 
「熱點問答」
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
 
編者/作者
俞真(Calvin)
梁斐生博士
胡志偉牧師
徐武豪博士
關鍵字
環境聖經信仰教會家庭職場音樂人物長者青少年靈修差傳社區成長
回頁頂 
聯絡我們

真証傳播
福音傳播中心
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
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
辦公時間:
星期一至五:
早上9: 00 至 下午6: 00
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: 休息
訂閱電子報:
請電郵至 info@gnci.org.hk

(852) 2409-1233
(852) 2615-9806
info@gnci.org.hk

網站地圖
機構事工
Tvpluz
人物見証
申請播放
城中話題
機構出版
認識我們
你的支持
福音產品
下載區
手機應用程式

真証傳播 GoodnewscomArray手機應用程式

Apple Store

Google Play Store

訂閱電子報

你的支持

Copyright ©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