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從花崗岩蛻變為黏土

系列

人前人後

從花崗岩蛻變為黏土

陳友

25/2/20

《Sha la la la》這首炒熱現場氛圍的名曲,總讓人聯想到「溫拿樂隊」五虎在舞台上載歌載舞的畫面。其中擔當鼓手的陳友,同是演員、歌手、編劇及導演的多重身分,一直在大銀幕上熠熠生輝。直到90年代,他毅然換跑道,吃了不少苦頭。再數到6年多前,他因著一件關乎生離死別的事,旋風式加上神蹟般地遇見主,從此成為「黏土」,為神所創作的藝術品。 陳友,他生命故事的角色分別是充當一位藝人、一位丈夫、一位老闆,以及一位基督徒。人生上半場過著自己規劃的生活,下半場過著討主喜悅的生活。

務要在主面前自卑,主就必叫你們升高。《聖經》〈雅各書〉4章10節

太太信主,陳友得救?

男人拼事業養活家庭,女人養小孩建立家室,陳友這一家亦然。這對夫妻還要接受一個挑戰:經歷遠距離婚姻的磨練。陳友敘述,「80年代,太太移民美國,我在香港拍戲;90年代,太太辦完移民手續回流香港,而我卻在中國大陸創業。」感到孤單的太太去教會聚會,過不久後歸信了主,期待全家得救的一日,甚至向陳友道出這番對神的告白:「無你不要緊,最要緊有神。」憶起太太近廿載以來的信仰分享,「鐵齒」的陳友坦言,「我還沒信主但會敬畏,有時也聽到管理情緒的有用信息。」


轉換人生跑道的方向

陳友在中國大陸創業,由參與演藝事業換跑道做電視業務的生意,當時壓力特別大,支出快,收入慢。他笑說,「不會禱告的,作為老闆當然第一時間約人投資、約官員談,依著自己的方式做覺得會成功的事情。」自覺停下來會輸,只好繼續往前衝,十多年來日日如是,那遇到壓力怎辦?陳友選擇聽音樂、看電影、找溫拿成員聊天。直到2012年,他回來香港,頭腦運作的模式從做生意回到演藝創作,壓力逐漸消失。「我以前有點自大,踩進一個與別不同的圈子裏,但其實神是放我在創作的世界,而不是商界裏面。」陳友反思說。 2019年,陳友接拍「真証傳播」製作的電影——《等一個擁抱》。他分享,這次挑戰一個並不專長的角色,飾演有老人痴呆的父親,「神要我看見自身的不足,嘗試了有別於以往的演繹方式。」還有,當志同道合的演員及製作人員聚集在一起,陳友感受到大家的動力很強,磨合得很好,都是交出自己的心來拍攝。他藉此總結那些年,昔日按己意選錯方向,如今懂得回頭,不用再計算一盤生意的成敗得失,反而完成每個從心出發的創作,也期望《等一個擁抱》能成為一部神所喜悅的電影。


以禱告止息生離死別

那到底陳友這位「鐵漢」怎樣信主?2013年,太太患重病的噩耗從話筒裏傳來:「我快要離開世界了,你快點回來吧,」顯然殺他一個措手不及。在陳友挫敗感最強烈的一剎那他這樣說,「前頭有很多打擊,我好愧疚,我想救太太但已盡力,非常絕望,就祈禱吧!」。人為的努力與方法只是泡沫,惟獨倚靠神的膀臂,難題才能近刃而解。「主啊,我是個罪人,求祢的赦免與憐憫,醫治我的太太,讓我們多點時間在一起……」是他發出的緊急禱告。 迎接新的一天,也迎來新的消息,主診醫生告知陳友,並不是最初診斷出來的病,現在診斷出來的多發性骨髓瘤是有藥可醫的。原本在漆黑一片的隧道裏摸黑前行,但當陳友全心倚靠主,就看見隧道末端有一絲光芒,太太的病情有着轉機。他因此深深體驗到,「不會是巧合,而是神蹟,在我禱告完的第二日神就回應了。」 耶穌又對眾人說:「我是世界的光。跟從我的,就不在黑暗裏走,必要得著生命的光。」《聖經》〈約翰福音〉8章12節 親證禱告的大能後,陳友於2013年5月決志信主,繼而發現自己這些年都是,「I’m doing that, but I’m not being that」,遂在2018年12月受洗歸到主名下。信主前,獨自扛著一袋袋的重擔;信主後,一袋袋的重擔全交託給主。如釋重負的陳友當面對壓力時,只管抓著有永生盼望的這一點:「如果返天家是人最開心的日子,地上的困難就算不上是甚麼壓力,因為今生的都不重要。」他補充,活在世上不用過於憂慮,當遇上大問題時,求主保守自己的心思意念,再少一下自我。 回顧這幾年,陳友自覺身心靈質量同時提升,也因著信靠神才知道未來的方向。「我以前是花崗岩,現在是一團柔軟的黏土,而神是陶匠,就讓祂創作一個美麗的我,像天與地那麼美。」這是他對神的告白。 我們因信耶穌,就在他裏面放膽無懼,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。《聖經》〈以弗所書〉3章12節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