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二十三、今天的事今天做

自己的手機有寫筆記的功能,筆記上其中一項是“今天的事今天做”。自己每天起來,會先看看自己的行事曆,不單看看今天將會發生甚麼事,也會看看要完成甚麼事,有甚麼約會,更會看看在這星期內,這個月內,甚至這年內將有甚麼事,看的目的是要知道這一切的事中,有甚麼事是要在今天內做的,然後便會寫在“今天的事今天做”之下。 要在今天內做的事有兩種,一是“應該”在今天內做的,一是“可以”在今天內做的,一是“要完成”的,一是“作凖備”的。自己這習慣已有多年,發現不但有效,而且是需要的。人有一種惰性,可以拖的事便會拖,人也有一種毛病,便是可以忘記的事便會忘。該做的事不做好,要記的事沒記下,以至不單不會有理美好的結果,更會有不良的後果,失去了想有的成果,帶來了不好的惡果。 《聖經》中教導我們「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,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」(馬太福音六章34節)。很多人誤解也誤用了這節經文,以爲今天的事今天做,明天的事明天再算。經文是說不要為明天憂慮,一天要擔當一天的難處,這是提醒人要集中要專注。每天做每天該做能做的事,不要把明天的事放在今天。這個“明天”不單指的是下一天的事,也可以指將來的事,後天,下星期,下個月甚至明年的事,這是對的,也是應該的。人想得太遠,只會增加憂慮,不會加強效率,但這並不表示人不要未雨綢繆,不要為明天預備。

人不要為明天憂慮,人应當為明天預備。但是,一天的難處一天當,意思是不要超出一己的能力。一天只能做一天的事,那便不要嘗試做兩天的事,三天的事。人要預備,不要憂慮,人要盡力,不要透支。每天有該做的事,能做的事,有些是為當天,有些是為明天,人要好好計劃,以致每天的時間可以好好安排,加以善用。 “今天的事今天做”這句話的重點是“不要留待到明天”。當我們按照我們的需要,責任,計劃寫下了每天該做能做的事後,便不要拖到明天才做。或許有些人會“眼闊肚窄”,以致寫下的事太多,能做的事不多,到一天結束時很多事未能完成,有一種失敗感,加上一種內疚感。但人可以隨著時日,對自己的能力,對事情的評估會有更好的掌握,便可減少每天計劃好要完成而不能完成的事。在安排一天的工作時,也要為自己留一點餘地,給自己多一點空間。 此外,一些突發的事件,也會打亂當天的計劃,以致不能完成計劃中的事。不能完成的事只好轉致下一天或稍後的日子,但應給予更高的優先次序。人要常常提醒自己做人要勤奮但也要有效率,人要有計劃但也要能變通。今天的事今天做,這是基本的原則但不是不變的真理,要按理按力而行。

很多人都聽過《明日歌》中的前四句,“明日複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。” 這四句之後還有六句,“世人若被明日累,春去秋來老將至,朝看水東流,暮看西日墬。百年明日能幾何?請君聽我明日歌。” 明日不會累世人,而是世人被己累。人若常把每天該做的事拖至明日,漸漸成了習慣,便會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。 在哈佛圖書館牆上有一句話,“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”, ”拖”是重點,也是人的弱點。另有一句話,“今天的事沒有做,明天再早也是耽誤。” 有一首詩歌《獻上今天》,第一句便是,“掌握今天,讓這天作奉獻”,歌中又提及,“要珍惜這一天,盡心思意志,努力承擔主所告知。” 人要珍惜生命,但這不單是一種心態,更是一種行動,是要付諸行動的心態。人每天要有計劃,把今天該做可做的事做好,又把明天可預備的預備好,掌握每一天,可以如同祭物奉獻給神,沒有浪費神給的時間,也沒有辜負神的心意。


禱告

求神賜我們智慧的心,可以知道每天所該做的事,也求神賜我們能力,可以做好每天所能做的事。不單有做事的能力,也有做事的意志力,不拖不延,不找藉口,不設理由,能做的該做的都會做,且會好好地做。 願我們可以有明智的選擇,也能分輕重,定先後,把該用的時間放在該做的事上,把該做的事放在該做的時間中。每天好好計劃,每月好好做事,每年好好渡過,以致一生不枉過,有一個充實的人生。奉那按神心意而活的主耶穌之名而求,阿們。


反思

常聽見有人說,“錢是賺不完的”,同時,事也是做不完的。只要人有賺錢的能力,錢是賺不完的,只要人有做事的意願,事也是做不完的。人生重要的不是做不做事,也不是做多做少,而是做的是甚麼事,為甚麼做所做的事。“今天的事今天做”,重點在於“做”。但在這之前,人更要明白“事”,要做甚麼和為何要做都是在做之前要回答的問題。 每人每天都有24小時,成與敗,好與壞,便在於人把甚麼事放在這24小時之內,又或在這24小時內人做了甚麼事。心態先於行動,選擇也先於行動,人不要懶惰,人也不能隨意。要有善用時間的心態,也要有分辨事情的能力,以致可以正確地對該做能做的事作出判斷,最後更要在每一天的“今天”中做當天該做的事。如此日復一日,人便可以建立起一個成功,美滿,有意義的人生。

「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,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。」 《馬太福音》六章34節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