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五、各按其時

讀經

傳道書三章1-15節


挑戰

心理學家告訴我們,人類的成長是按著年齡的遞進而變化的。佛洛伊德將人格發展分為五大時期:口腔期(0-1歲)、肛門期(1-3歲)、性器期(3-6歲)、潛伏期(6-12歲)、兩性期(20歲以上)。艾力遜(Erikson)專門研究人的社會心理發展,提出人生八大關心期:信任與不信任(0-1歲)、活潑主動與羞愧懷疑(1-3歲)、自動自發與退縮愧疚(3-6歲)、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(6-12歲)、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(12-20歲)、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(20-40歲)、精力充沛與頹廢遲滯(40-65歲)、完美無缺與悲觀絕望(65歲以上)。在認知發展方面,皮亞傑(Piaget)又提出四個階段:感覺運動期(0-2歲)、前運思期(2-7歲)、具體運思期(7-11歲)、形式運思期(11-12歲以後)。這些學者的理論雖然頗具爭議,然而他們不約而同道出了事物存在的一個基本原理:各樣事情的發生都有它們的時段。這就是傳道者所說的「萬事各按其時」。 在神所命定的時間裡,萬事按著自己的階段有秩序地更替,一點一滴累積起經驗和成就,延伸至下一個階段,連結成一整幅圖畫,因此,每個階段都是美好的,都有神特定的心意,都有它獨特的意義,都是缺一不可,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握這些時段,完成每個時段的目標。


回應

按此推理,我們自身的成長必須按部就班,我們追求屬靈生命茁壯,也當拾級而上,正如彼得勸勉信徒追求長進時,要從信心開始,然後加上美德、知識、節制、忍耐、敬虔、弟兄的愛、神聖的愛,到最後可以分享神的本性(彼得後書一章5-7節)。我們教導子女,也不能操之過急,要按著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階段,逐步給予培育和輔導。 有很多人不明白各按其時的美好,每每偃苗助長,勉強自己追求力有不逮的目標,也勉強別人完成他能力尚未能及的工作。譬如當孩子的智力尚在萌芽階段,就強逼他死記硬背,禁止他遊樂嬉戲,規定他超時補習做家課,使他負壓過重,結果長大後,他再無法承受大學或工作的嚴格要求,以致全人崩潰,前功盡費。


生活上的應用

過去你的人生過得怎樣?89年你為什麼移民/不移民,回顧過去,你覺得神怎樣帶領你?神有保護你嗎? 你現在走到人生的哪一個階段?你要怎樣使自己完成這個階段的任務?你的子女現正處於哪一個發展期?你可以如何幫助他們達成這個時期的成長目標?

你的禱告與行動

「職場亮光」專欄內容轉載自《信徒領袖錦囊》,由「佳美腳蹤事工」出版,黃文謙先生授權刊登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