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性
引言
聖經中記載了不少故事,如基甸的三百勇士,大衛殺死歌利亞,以利亞迦密山上試先知,約書亞攻陷耶利哥,這些都是使人嘆為觀止的偉大事跡,這些都是神大能的表現。但若是有關情的方面,有神對人的情,也有友情如大衛和約拿單,又或愛情如路得與波阿斯,更有親情如約瑟與他的家人。在聖經的故事中,人不單要學會如何為神作大事,也要學習如何如神般對待人。約瑟蒙冤受屈,但並沒有報一己之仇,反解一家之困。 在四十二章結束時,雅各不容許他的兒子們把便雅憫帶去埃及,不單如此,他更認為留在埃及的西緬早已遇害。便雅憫與約瑟是拉結所生的,雅各以為約瑟已死,他不能讓便雅憫冒險到埃及。但由於飢荒甚大,已經二年了(四十五章6節),雅各兒子們由埃及帶回來的糧食也終於吃盡了。雅各逼於無奈,要兒子們再去埃及買糧。
(一)憂慮與過慮(1-15節)
雅各不容他的兒子們把便雅憫帶去有他合理的原因,他深恐他會失去第三個兒子。他所擔心的,不是便雅憫會被埃及宰相所害而是會在所行的路上遭害(四十二章38節)。不單如此,他認為留在埃及的西面也早已遇害(四十二章36節)。 他愛子之心是明顯的,但他憂慮的事也真的是太多了。對他而言,約瑟沒有了是事實,但西緬沒有了只是推測,便雅憫遇害是擔憂。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,似乎憂慮是人之天性。想到可能發生的事而加以 準備或防範是合情合理的,但凡事也要先冷靜衡量,客觀判斷,然後再為有可能發生的事作出合宜所需的準備。 雅各的憂慮帶來了耽延,正如猶大對他說,「我們若沒有耽擱,如今第二次都回來了」 (四十三章10節)。憂慮會使人浪費時間精力,甚至會誤事壞事。很多的事都可以產生憂慮,但不一定應該憂慮。看見一次交通意外,不代表以後便不要駕車出外,聽見一次空難的發生,不用因此便以後不坐飛機。凡事都會有意外發生的可能,過份憂慮只會一事無成。 很多人過份的憂慮是由於不實的傳聞,加上極富想象力的消極推測,憂慮變成了恐懼,恐懼使人裹足不前,最後會錯過了機會,失去了所需。曾在一份調查中提及人一生中的憂慮祇有8.6%會真的出現,即91.4%的憂慮都不會發生。雖然不會發生,但卻會累人累事。 人要避免過慮,首先便要止住不實的訉息。如今通訊發達,手機群組中的信息多不勝數,但細看一下,不少都是未經證實的道聽途說,真實而有用的寥寥可數。我常提醒人來經證實的事不要傳,謠言止於智者。 此外,人生中是會有意外,甚至不少事也會有風險。但人不是有一些風險便退,不是有意外可能便停。人不單要拒絕謠傳,也要衡量風險,正如雅各布一家,便雅憫若去,他有可能會在路上遭難,也有可能下到埃及後會一去不返。這都有可能,凡事都有可能,但若他不去,全家便斷糧,這不是可能,而是必然的。到時候,雅各布不是失去一個兒子,而是丟了全家的性命。 澄清消息之真假,評估風險之大少,不要操之過急,也不要冒失而行。猶大在2-10節中幫助他父親作出了決定,他先說出事實,便是他們必要把便雅憫帶去才可有糧。其次,他也說出便雅憫不去的後果,便是全家不能存活。說明瞭事實,道出了後果,風險評估才會可靠,合宜響應才會出現。 人生如一首詩歌「耶穌恩友」中所說,「多少痛苦白白受」。詩歌中提及人痛苦白受是因為沒有到主的面前,但人也會因為無風起浪,不計後果的憂慮而受苦受損。人在憂慮中難免會胡思亂想,因此自己安靜與向人請教是明智之舉。主觀的憂慮要以客觀的事實來處理,要看看憂慮的根據何在,不單想到可能的果,也要找出已有的因。旁觀者清,找可靠的人問一問,往往會有驚喜。有時會頓然醒悟,有時會為自己的盲點而驚訝不堪。安靜與請教可以除去不必要的憂慮,可以助人作出合宜之決定與響應。
(二)害怕與猜測(16-25節)
人生之中除了憂慮的負面情緒外還有害怕,二者如同姊妹又或一是因一是果。人的憂慮會產生害怕,在16-25節中提及了兩次害怕,一次是雅各兒子們的害怕(18節),一次是約瑟的家宰要他們不要害怕(23節)。 先看看雅各兒子們的害怕,他們說,「領我們到這裡來,必是因為頭次歸還在我們口袋里的銀子,找我們的錯縫,下手害我們,強取我們為奴僕,搶奪我們的驢」(18節)。他們的害怕是基於他們的憂慮,他們的憂慮也不是沒有根據,因為他們上一次買糧時的銀子仍在他們的口袋里,這是事實,因此而憂慮也是合理的。但他們推進一步,認為是對方要找藉口害他們,甚至連目的也替對方想出來了,便是要他們作奴僕,也要他們的驢,這真的有點非夷所思。 埃及一國的宰相會為了幾位男丁,幾只驢子如此嗎?當時只有埃及有糧,各地都要去埃及買糧,埃及要的可以說是取之不盡,何用大費周章去得幾個男丁幾只驢?但人的害怕往往會使人失去理性,想得多了,想得久了,假想也會成真。 自己曾有一位上司,不多言笑,自己總覺得對方不喜歡我,因此與他一直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。他每一次對我有意見時,我總是難受,認為他是針對著我。久而久之,心中的壓力可以說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,最後找了一位牧者訴苦。牧者聽完我的苦情後,只是問了一句,「你怎知他是如此?」 我當時無言以答,最後也只是說,「他一定是!」 牧者勸我先為自己與對方禱告,然後找一個時間直接問一問。。若自己有要改的地方便改,甚至請教一下對方如何改,如此才會解開那不解之結。否則只會日益嚴重,最後不歡而散。 我鼓起勇氣,一天終於約了上司,說出我的感受,也希望知道原因。想不到對方對我所說的甚為驚訝,想不到我會有這些感受。他告訴我他的性格如何,他的作風如何,所以他不喜歡說話太多,更不喜歡說笑。至於他的表情,他笑說是他自己看不見的,因此不知道給了我如此大的壓力。煎熬了近一年的時間,終於真相大白了,問題出於兩個字:猜測。 正如雅各兒子們一樣,怕而不動不會除去害怕,他們向約瑟的家宰打聽,希望可以早作凖備,把損失減至最低。最後家宰安慰他們,要他們放心,又把西緬帶出來交給他們,為他們準備水洗腳,又給他們草料餵驢。這一切一切使他們除去了心中的害怕,最後典約瑟進餐時,經文中提及「他們就飲酒,和約瑟一同宴樂」(34節)。 冤家宜解不宜結,害怕該除不該留,害怕不是一種好的情緒。害怕往往帶著一種未知的成份在內,不知事情會如何,不知後果會如何。在雅各兒子們與我的例子中,可見害怕是源於猜測,也可以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 雅各兒子認為約瑟居心可測,有害無利。我也認為我的上司冷面無情,不近人情。在上一段中提及人不要過慮,便要冷靜與請教。人不要猜測,便要節制與面對。節制是要禁止自己想對方可能有的不良動機,面對便是要直接與對方溝通,找出事實之真相。人若不止住猜測,往往會攔阻澄清之可能。在澄清時,不一定會是想要的結局,但最少不會出錯,不會無風而起浪。 若自己真的有問題,便自己檢討,能改則改,能避則避,就算死也不會死得不明不白。若非自己所猜測的,那便真相大白,皆大歡喜。冷靜請教除過慮,節制面對免猜測。
(三)真情與無情 (26-34節)
在四十二章之「恩怨情仇」一文中曾提及約瑟由四十二章開始是他「淚」的人生。四十二章24節是他第一次哭,四十三章30節是他第二次哭,之後還有三次。男子有淚不輕彈,約瑟貴為一國之宰相,位高權重,但當他看見自己的親弟弟時,實在忍無可忍,終於再哭一場(30節),這是約瑟真情的流露。到了宴席時,他給便雅憫的比其他兄長多五陪。或許有人會以為他偏愛,但也有可能由於他的失控。無論如何,便雅憫是他同母的親弟弟,且是家中最小的,加上他在他被賣的事上無分。總總原因,使他對便雅憫特別動情。約瑟與兄長們第一次見面時,聽見他們提及往事而自責時,他也為此哭了一場(四十二章24節)。有話說:眼淚是珍珠,意思是寶貴的。有淚不一定會流出來,但人不可以沒有淚的心境,淚是情的流露,有淚的人是有情。人可以欲哭而無淚,但欲哭便是情的表現。 神是愛,人是按神的形象而被造的,人應有愛,人該有情。對神對人對事不能凡事都無動於衷,喜怒可以不形於色,人情之流露也可以各有不同。我們不應該要求別人如何表達他們的情,但我們要有情,也要領別人的情。 我父親不是一位善於表達的人,在兒女面前他甚少流淚,在我一生記憶之中也只有一次。我祖母的腳有皮膚病,父親定期為她清洗,我在旁看在眼中,心中也會作悶,但從父親的眼神中,雖然沒有淚,但卻充滿了愛。又記得我要結婚當年,正在準備婚禮,由於開支不少,自己晚上不能入睡,獨自在廳中靜坐,想著想著便哭了。可能吵醒了父親,父親由房中出來,見我在哭,他也知道所為何事。他溫柔地對我說,「兒子,放心,爸幫你!」 我無言,爸簡單的一句話,使我的眼淚不停地流。爸沒有淚,但他的語氣中滿是情。 我常提醒自己不能做一個無情的人,有淚是好的。留不留不重要,淚中的情不能沒有。人可以無欲無求,但不要無淚無情。人有值得流淚的人和事是一件好事,人沒有可以值得流淚的人和事不是一件美事。 人如何能有情而不會無情,關鍵在於生命。正常的生命會有正常的表現,人要近神離罪,有神心無私心,生命渠道便可暢通,真情便可流露。親近神,常常思考神的愛,查考神的話,心意便可更新。天天聽主命,行主道,真愛不斷便可不斷增長。人不會百分百真情流露,人也不會百分百無情封閉,人一直在走一條路,由無情走向真情。只是人要愈走愈近,愈走愈快,更重要的是不要走回頭路。 我喜歡回想過去對我好的人,我也喜歡觀察那些對人好的人,對我而言是提醒是榜樣,甚至會成為我改進的動力。以上提及我父親的兩件事,便常常激勵我要以愛待人,實踐於行。 多看看有情的人的表現,多接近有情的人的生活,當然也要多親近愛的源頭,與神不離不棄,如此便可以與人相親相愛。近神近人可以使人由無情走向真情,無情的表現會減少,真情的流露會增多。 約瑟是一個真漢子,有才有德,有情有義。他是很難得的一個人物,他也過了一個不容易的人生,他的信心和他的愛心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結語
人是有人性的,人性中會有憂慮,害怕,也要有情有義。人有憂慮,但不要過累,要安靜請教;人會有害怕,但不要由於猜測,人要節制面對;人要有情,便要近神近人,多思考多實踐,多觀察多效法。 雅各一家如同一面鏡子,由雅各到他的兒子們,在不同的事上都有不少可以學習的功課。他們一家的歷史已成定案,寫在聖經中,我們在讀的人,仍在寫我們自己的歷史。如今是好是壞,是喜是憂,大家各有不同,心中有數。要面對的,不要視而不見,要改變的,不要死不悔改,要效法的,不要遲疑不動。掌握寶貴的今天,共創更美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