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使命的人生

約翰福音十二章23-50節


引言:

在耶穌使拉撒路復活之後,法利賽人定意要殺祂(十一章53節)。十一章54節一開始便以「所以」作為開始,提及耶穌去到曠野的一座城,在那裏與門徒同住直至逾越節近了。「所以」表示祂去曠野是刻意避開法利賽人的,但在逾越節前六天,耶穌又回到了伯大尼(十二章1節),隨後更進入耶路撒冷,原因是因為祂的時侯到了。耶穌終於走到了人生最後的一段路程,到了十二章23節,耶穌宣告說:「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」,這「時候」在隨後的經文中便知道指的是祂離世的時候。三十多年前耶穌道成肉身,如今到了祂在地上最後的時刻,也是祂到世上最重要的時刻。


(一)不容易的使命(23-29節)

耶穌在十二章23節中宣告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之後,祂繼續進一步說明指的便是祂死的時候。24節提及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才會結出許多子粒來;27節提及衪求父救祂脫離這時候,這與衪在客西馬尼園中所求的一樣(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),在馬太福音26章45節更指出「時候到了,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」,明顯指的便是耶穌死的時候;在十二章32節中提及衪要「從地上被舉起來,就要吸引萬人來歸祂」,隨後在33節說明這是指著衪怎樣死說的。 24節之後有三個難解的問題:生命的得失、服事的要求、脫離的心願。25節提及人愛惜生命便會失去生命,人恨惡生命反會保守生命。得與失的重點是在於「在世上」和「到永生」。一個是活在世上的生命,一個是存到永遠的生命。愛惜與恨惡是一種對比、一種比較,指出誰輕誰重、誰先誰後的重要性。人若為了看重今生而輕看永恆,這個損失是大的;人若為了看重永恆而輕看今生,這個選擇是對的。人不接受福音,人不相信耶穌,往往是放不下今生,放不下世上的事,更是放不下自己。人要信主必要悔改,要悔改便要回轉,要回轉便要放下。耶穌放下了祂的生命以致人可以得救,人要放下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蒙恩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6節指出人是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,人若偏行己路、把持己見,後果不是保守而是失喪生命。 耶穌在馬可福音十章45節中教導祂的門徒有關服事,祂告訴他們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,但在約翰福音十二章26節祂卻要求人服事祂。耶穌指出服事祂的人要在或要去祂所在所去的地方,祂準備去的地方便是各各他,祂所要在的地方便是十字架,跟從耶穌的人要如同耶穌一般有捨己的精神、有捨己的表現,在耶穌離世之後繼續衪救恩的使命。因此,衪在最後的禱告中提及神如何差衪到世上來,衪也照樣差門徒到世上去(約翰福音十七章18節)。 耶穌若不道成肉身便不用死,但衪若不道成肉身便不能死。祂的死並不容易,因為衪將要背負世人的罪(以賽亞書五十三章6節),甚至神也要離棄衪(馬可福音十五章34節);但衪的死是必需的,否則人便不能免去神的忿怒(羅馬書五章9節)。耶穌一生被人拒絕、被人誤解,最終被人釘在十字架上,但祂「被罵不還口,受害不說威嚇的話」(彼得前書二章23節)。祂能輕看羞辱,忍受十字架的苦難,是因為祂看見擺在前面的喜樂(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),故此,祂最後仍然堅定選擇了榮耀的道路,完成了十架的使命(約翰福音十二章28節),站在旁邊的人雖然不明白(29節),但重要的是耶穌明白。 耶穌完成了救恩,信徒要傳揚救恩,這是一件苦差,因為一點也不容易,但這也是一件重要的差事,因為是為了人可以得救。要人信主談何容易因為人不容易放下自己,但信徒既已領受了使命,便要跟隨耶穌,堅忍到底,承擔使命。耶穌沒有因為難而有所後退,信徒也不要知難而退;耶穌因為愛而順服至死,信徒也該忍辱負重。有人形容愛如同一個茶包,它的味道只會在開水中才會嚐到;信徒對主的忠心也是一樣,是要在逆境中才會發揮出來。使命是不容易的使命,信徒要做非一般的信徒。一般的人會捨難取易,趨吉避兇;但信徒要的不在於易或難,吉或兇,而是對與否。是神的心意便勇往直前;是神的使命便義不容辭。耶穌是為了「這時候」而來,衪完成了神的心意;信徒也是為了「這時候」而活,也要完成主的心願:「叫一切信衪的,不致滅亡,反得永生」(約翰福音三章16節)。


(二)要把握的使命(30-36節)

在十二章28節中,天上的聲音被人誤以為是打雷或是天使的說話,耶穌在29節中說明這聲音是為那些人而說的。神說祂已經榮耀了祂的名,還要再榮耀。在約翰福音九章3節中,耶穌指出那生來瞎眼的不是因為他或他的父母犯了罪,而是為了彰顯神的作為。在十一章拉撒路復活的事上,耶穌對馬大說她若信,就必看見神的榮耀(40節)。耶穌治好了生來瞎眼的,也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,表明了神的作為也彰顯了神的榮耀,但神說衪還要再彰顯祂的榮耀。 耶穌在十二章31-33節中說明祂的死是要破壞撒旦這世界的王的權勢,讓牠再無立足之地,以致人可以歸到祂的名下。但人仍然一如既往不明白耶穌的心意,耶穌再次語重心長地提醒人要把握機會相信祂,在35至36節中提及光還有不多的時候,又兩次提及趁著有光。光在聖經中代表生命(約伯記三章20節),但更重要的是代表耶穌是世界的光(約翰福音八章12節)。耶穌指出跟從衪的便不在黑暗裡走,這正是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二章35-36節中所說的,基本的意思便是要人信衪,以致可以得生命。35節中的「不多」表示有限,36節中的「趁著」表示把握,人要把握機會相信耶穌,因為機會是有限的,機會是要把握的。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之一便是後悔,後悔不單於事無補,更會使不好的事更不好。人要珍惜才可以避免後悔,人要把握才可以善用機會。人要珍惜可以信主的機會,信徒要珍惜可以證主的時候。有機會相信主,便不要一拖再拖,有機會見證神,便要全力以赴,因為機會真的有限,時間必需把握。因此,保羅也勸告提摩太「務要傳道,無論得時不得時」(提摩太後書四章2節)。 人肯聽,人能聽都有一定的時限,但信徒不知道,總言言之,信徒只要有機會便要把握機會,以致人有機會可以有永恆的生命。有人形容機會如同一個光頭的人頭上的一條辮,但這條機會的辮是生在額頭前。如果你要抓他的辮,便要趁他向你走來的時候抓,因為他走過之後,你再要抓也抓不住了。人信與否不是信徒可以決定,但傳不傳信徒卻不要猶豫不定。信徒要忠於使命,便要好好把握機會。


(三)有後果的使命(37-50節)

36節中提及耶穌說完了話便隱藏了,為何隱藏,經文中沒有明說但在37至43節中說出了人的不信。今天不少人要求信徒讓他們見一見神或神蹟便信,但昔日人親眼目睹耶穌和祂所行的神蹟,依然不信(37節),原因不是他們不能信而是不肯信。耶穌引用了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節,表達了惋惜,那麼好的救恩、那麼好的福音,人卻拒於門外。祂又引用了以賽亞書六章10節的話指出人不信的原因。 神不會恐怕人回轉而得醫治因為這正是耶穌來世的目的(馬可福音十章45節;馬太福音九章12-13節;彼得後書三章9節)。根據經文之前後語氣,應當是指著不信的人自己恐怕而說的。呂振中的譯法是:「他們以沉重的耳來聽,又把眼封閉著,恐怕他們用眼看見,用耳聽見,用心領悟,回轉過來,讓我醫治他們。」「恐怕」的主詞是「他們」而非神。人不肯信因為不肯回轉,不肯得醫治。以賽亞書六章10節的「恐怕」與約翰福音十二章40節的「免得」有同一意思,便是「否定」,便是「拒絕」,不是神不要人悔改而是人不肯悔改,是人的「恐怕」與人的「免得」以致人不能蒙恩。 42節中說:「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」,這些人信是信了,但仍有懼怕,因有怕被趕出會堂,甚至烏紗不保。稍後,在十二章43節更說明原因,便是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,這在約翰福音五章44節中也有提及。 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表示以人勝過神、以人高過神,神所彰顯的人不接受,人接受自己的看法,人要偏行己路。如此,便正如十二章25節中所說人愛惜自己便會失喪生命。 有人拒絕,但仍有人接受;有人不信,但仍有人信。正如在約翰福音六章中當多人退去不再跟從耶穌時,彼得卻說:「主啊,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」信徒不用為不信的灰心,但要為肯信的用心,不肯聽的不能勉強,肯聽的不能不說。 人要忠於使命有兩個原因,在44至50節中提及「被差」也提及「審判」。忠於使命有前因也有後果。使命要承擔因為信徒有所託,使命要持久因為審判要臨到。信徒所領受的使命是關乎生命,人要面對的審判也是關乎生命。更重要的這是未日的審判,「未日」與「審判」都帶有終局的意思在內。使命的嚴重性帶出了把握的重要性,更因此使人可以承擔這個不容易的使命。為了能忠於所託,為了人面對審判,信徒不能輕率行事,更不能輕看使命,因為不單時間是有限的,後果也是嚴重的。


結語:

由十三章開始耶穌便開始為祂的離世作出準備。洗腳的榜樣、臨別的贈言、離別的禱告,然後被賣、被釘,繼而復活、顯現。在十三章前耶穌清楚說明了祂的使命,祂來是為人捨命。完成的救恩不單要有人接受,也要有人傳揚,正如發明了的藥要讓需要這藥的人知道,需要這藥的人更要服用所發明的藥,才可以藥到病除。 整個使命之完成與延續,需要的是忍耐。需要忍耐因為這是一個不容易的使命,也是一個要把握的使命,更因為是一個有嚴重後果的使命。因為人不肯信主,人有限的機會與人要面對的審判,信徒面對這些都需要忍耐,才可以肩負重任、完成使命。耶穌一生中「忍受」了十字架的苦難,也「忍受」了罪人的頂撞(希伯來書十二章2-3節)。信徒也當存心「忍耐」,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(希伯來書十二章1節),以至可以「行完要行的路程」(使徒行傳二十章24節),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。耶穌的一生是為使命而來,信徒的一生也該為使命而活。沒有使命的人生是一個虛度的人生,承擔使命的人生是一個榮耀的人生。神說:「我已經榮耀我的名,還要再榮耀」(十二章28節),信徒要繼續見證神、彰顯神,以致可以「再榮耀」神,把耶穌榮耀的使命延續下去,直到見主面的一天。

作者保留版權

聯絡我們
地         址: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,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
辦公時間:星期一至五 早上9: 00 至下午5: 30 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休息

電         話:(852) 2409-1233      傳         真:(852) 2615-9806
 

完成提交!多謝!

訂閱電子報
請電郵至 info@gnci.org.hk 或填寫訂閱電郵

多謝訂閱!

Copyright ©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. All Rights Reserved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