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在俗世做真人

筆者認為當前神學思考的失陷,就是失掉了對受造世界的整全理解。倘若我們不好好認真思考「在世」的信仰意義,基督徒不幸地便落在或求「立見天堂」(即早日離世見主),或要積極領人歸主(廣傳福音的使命)二選其一。當你又不想早死早著,又不願成為商品化「福音」(毋須悔改重生)的推銷員,你呆在世界似乎是多餘的。 世界正是我們身現神國度生活的重要場景,少了這方面的教導;基督徒當下的苦惱是除了刻意傳福音之外,我們與「世界」的其它正常關係卻沒有全面教導,要如何好好看待。 泛靈恩群體對「世界」的偏見是妖魔化,早已認定「世界」被惡者霸佔(約壹五19),世人乃被「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」(林後四4),只能「隨從今世的風俗,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」(弗二2),基督徒要重奪權柄,就要辨察惡者的勢力所在,開展屬靈爭戰。泛靈恩群體對世界理解是負面與簡化,任何來自世界的不友善對待,如傳媒報道教牧領袖失德事件,或不信主的上司或家人的惡待,大多以「撒但的攻擊」作為解說,卻從不或甚少思考問題與過失可能在我方,而非來自所謂「敵對的世界」。 基要派與部分福音派對「世界」同樣是先入為主地負面看待。筆者已不一兩次地說,不少宣稱忠於原文的聖經翻譯,其實是神學或成見主導了譯者,中文《和合本》、《修訂本》、《新譯本》、《新漢語譯本》等把「神愛世界」(約三16),kosmos這簡單希臘文「世界」化為世人。所謂「翻譯是權力」(translation is power),在此表露無遺。當筆者向這些同工反映時,這些機構就解說華人教會傳統或市場力量不能逆轉,筆者心想所謂「忠於原文」,只能見於枝節。不少中譯本對「受造世界」、「受造物」極不友善,只因譯者的世界正是不能兼容神愛所有受造之物的世界,神被理解為只獨愛「世人」。 基督徒與世界常是既愛又恨的張力當中,無論我們喜歡與否,「我們成了一臺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」(林前四9)。這裡《和合本》同樣錯譯,「世人」應是「世界」;《修訂本》與《新漢語譯本》較為可取:「我們成了一台戲,給世界、天使和眾人觀看。」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人生戲臺,世界既不會偏愛基督徒,也不會偏恨基督徒。初期教會,「信的人都在一處,凡物公用,並且賣了田產、家業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」(徒二44-45),就帶來「得眾民的喜愛。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。」(徒二47)。「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」(徒五12),「百姓卻尊重他們。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,連男帶女很多」(徒五13-14)。只要粗略地讀〈使徒行傳〉,不難發現世人或百姓是多元的,對待基督徒有時是喜愛與尊重,有時會受煽動而殘害基督徒。 當我們客觀如實地理解世界,明白「今世」也是重要的;我們不輕易把應盡之責推卻為「次要」,誤以為甚麼也不要做,只等候主早日復臨。我們不能在「今世」建立烏托邦式天堂,我們卻是上帝國度的身現。 當新亞創辦人錢穆向世界展示「新亞精神,不可言說,只能身現」,我們又如何?錢穆在離校前最後一個畢業典禮說﹕「人生有兩個世界,一是現實的俗世界,一是理想的真世界。此兩世界該同等重視。我們該在這現實俗世界中,建立起一個理想的真世界。我們都是現世界中之俗人,但亦須同時成為一理想世界中之真人。」〈珍重珍重,錢穆的新亞精神〉基督徒肯定死後有永生,嚮往天上家鄉;我們卻甚少在這個俗世學習怎樣做真人。倘若我們講壇教導,仍舊是傳福音、祈禱與讀經、事奉與教會生活,我們只培育更多成功如陳振聰、陳茂波等信徒!

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:www.hkcrm.org.hk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