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對「使命教會」常有的誤解(下)

3. 使命的焦點

不少教會領袖對使命的偏差理解,就是看教會為成就使命的唯一工具,於是建立「使命導向式教會」,重點仍是以本身的組織為中心。「使命教會」雖以地方堂會作出發點,注重的不是本身物業、事工與服務等擴展,乃是上主國度正在運作中。教會領袖看「國度的伸延」重要過本身勢力的拓展,而使命的焦點不是「教會中心論」,乃是所作的能榮耀上帝。 對中小型堂會而言,教牧重新發現其個別關懷與埋身牧養,能培育國度人才,於是這些堂會無需介懷人數多少,使命成效的量度不是按市場的指標。教會辦學或服務,同樣不是以市場機制來評估,而是以受眾在服務過程中感受信仰價值的轉變,他/她有否「奉主之名」而設的服務,經驗基督的臨在? 當更多基督教機構與地方堂會,制定出亮麗的「使命宣言」,然而這些宣言只不過是維持或促進本身的發展,同樣也不是「使命教會」的原意。「使命教會」強調不是建立「基督王國」(Christendom),這樣做法只會帶來爭競與比較,使命領袖知道「國度議程」大過本身或個人的良好意圖;惟有「善利萬物而不爭」,才能取得信任與合作,一起成就國度使命。 可惜是華人基督教機構與地方堂會,常存的是「私利」,甚至為了快速地達成短期效益,失掉或破壞了原有的關係;「使命必達」卻不是以基督的途徑來達成,也許我們要聽取畢德生牧師於《耶穌的道路》的忠告:「多半的時候,我發現教會裡的弟兄姐妹,不加辨別就擁抱世上名人提供的途徑,就是那些領導大企業、大教會、大國民、大目標的大人物。他們示範怎樣致富,怎樣打勝仗,怎樣管理下屬,怎樣銷售產品,怎樣操控情感,甚至出書或開班授課,告訴我們只要如法炮製,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功。但是這些方法與途徑,多半不符合耶穌的道路。北美的基督徒明顯地順著潮流走,任憑文化來決定何謂魅力、成功、影響力——只要能將事情完成,只要能招徠大批跟隨者——幾乎不理會這些途徑本質上與耶穌顯明的道路不合,和祂呼召我們跟隨的方式並不一致。難道沒有人注意到:教會大發熱心,所採行的這些途徑,根本是一種褻瀆,與耶穌帶領門徒的方式大相逕庭?為何沒有人提出警告呢?」(20-21頁)


結語

華人教會領袖要用「新思維」(也不一定是新,乃回到聖經框架作思考)來重新理解教會,甚至不提「使命教會」也可,重要是回復聖經裡對使命與教會的整全理解。下一趟,當有人發表有關「使命教會」的演講或文章,聽眾或讀者只要審視其使命的場景是否「全個世界」、使命的參與者是少數或整體(「整個教會」),而使命達成是為了使命持份者、抑或為了榮耀上帝(「整全福音」的教導),這三方面的準則有助我們認清「上帝的使命」!

(本文大部分內容見於《使命與領導》第十三期)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:www.hkcrm.org.hk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