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明白與遵行

約翰福音第七章1-24節


引言

耶穌醫好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後,引來的是猶太人要殺害他(五章18節)。耶穌餵飽五千人後,宣告自己是生命的糧,結果是眾人要離他而去(六章66節)。照常理,耶穌理當灰心,也應當失望,但祂堅持不變,依然行祂的神蹟,繼續作祂的宣告。他的堅持是為了人的需要,也是為了神的心意。祂求的是要按差祂來者的意思行(六章38節),是為了所信的人得永生(六章40節)。他一直走,一直走到十字架,父差祂來到世上,但人要來到祂那裏才可以得生命。人不單要有主的生命,也要效法祂的榜樣,耶穌的死帶給人生命,耶穌的活教導人生活。 信的人因真理而活,也要按真理而行。領受耶穌的生命,曉得耶穌的教訓,這便是人生最大的目的。人要得生命,並且要得的更豐盛(十章10節)

(一)時候還沒有來到(1-13節)

耶穌在五餅二魚的神蹟後,在迦百農向門徒宣告祂是生命的糧。眾人因為祂所行的去找祂,但多人也因祂所說的而離祂而去。彼得承認祂有永生之道,繼續跟隨祂,同時耶穌也預告祂將要被賣。 這事以後,《聖經》記載耶穌仍留在加利利,不願到猶太,其中原因是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,這是第二次提及猶太人想要殺他,第一次是在醫好三十八年病人之後(五章18節)。猶太人對耶穌的恨意,一直有增無減,在七章44節、十章39節與十一章57節中都提及他們要捉拿耶穌,在八章59節更提及他們拿石頭要打祂。 當時住棚節到了,在耶路撒冷聚集很多過節的人。耶穌的兄弟建議祂上猶太去好讓更多人看見祂,繼而信祂。在5節中清楚地說明他們如此建議因為他們不信祂。耶穌來不是要建立祂的勢力,而是要犧牲祂的生命。祂回了他們一句話:「我的時候還沒有到」,這句話祂重複地說了兩次(6節,8節) 在八章59節,當猶太人要拿石頭打祂,祂便藏起來;在十章39節,當猶太人要拿祂,祂卻逃出他們的手。耶穌自始至終都明白祂來是要捨命,但祂有祂的時候。耶穌出生時,法老要殺祂,但神吩咐約瑟把耶穌帶到埃及(馬太福音二章13節),直至法老死後才帶回以色列地(馬太福音二章19-20節)。神差耶穌到世上來是要為世人捨命,但神有神的時候。 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二章23節提到他得榮耀的時候到了,跟著在24節中提及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。到了27節,祂提及祂是為了這時候來的,在32節-33節又指出祂要如何死,明顯祂所指的時候就是祂為世人而死的時候。耶穌要死,事實上有很多機會,由出生至今都有,但祂一直等候。因為祂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,而是要按神的意思行(約翰福音六章38節)。按人的意思,甚麼時間都是方便的,或都是可以的(約翰福音七章6節),但若要按著神的心意,便要忍耐等候,甚至躲藏、逃避,免得按了自己的意思而行。 事實上若只是捨命,嬰孩的耶穌與成人的耶穌都是一條命,但若一出生便被法老殺了,命是捨了但使命卻未完成。耶穌傳道只有三年多,有關童年的記載甚少。在祂領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後,祂才開始傳道。在這三年多的時間內,祂不單完成了救恩,祂也為教會奠下了基礎。祂不單為人捨命,祂也頒佈使命。祂不單留下教訓,也立下榜樣。救恩不單要成就,更要傳揚;救主不單要捨命,也有使命。 等候不容易,忍耐也艱難。耶穌在祂所走的路上,縱有人誤會祂,祂的兄弟不信祂,祂的門徒不明白祂,祂仍繼續走下去,一直走到各各他,為的便是要完成父神的心意。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教導,多麼重要的榜樣。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四章7節中宣告「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」,他又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1節中規勸信徒要效法他如同他效法基督。使徒彼得也勉勵信徒要跟隨主的腳蹤行(彼得前書二章21節),主的腳蹤便是神的心意。 我們要的不是我們的時候而是神的時候,我們的時候是方便我們自己的,神的時候是按照神的心意的。時候未到便不要輕舉妄動,時候到了便要勇往直前。在人生中、在事奉上都有危險的時候、難受的時候、想放棄的時候,甚至走不下去的時候。從《聖經》清楚的教導,心中聖靈不斷的感動、基督平安的提醒、信徒多方的指正,我們不難知道神的時候與當走的路,知道以後便要走在其中,一直走到底。 人走路重要的不是走了多遠或走得多快,而是有否走在正路上,能否走完要走的路。走路的人要走得對,也要走到底。我們的主已走在我們前面,為我們走完了十架的路,我們要跟隨祂的腳蹤,走在神的心意中,走完神要我們走的路。 目前要做的事、要作的工,明白是神的心意便求神的恩典、按神的能力、靠神的子民,以致可以繼續做下去、作下去,好使我們可以走完我們要走的路程,跑完我們當跑的路。


(二)教訓仍不能曉得(14-24節)

昔日明白耶穌的人不多,今天相信耶穌的人仍然不多。信的人有時候不能明白,為何那麼好的救主、那麼大的救恩,人會拒之門外、人會捨而不取。若信徒回想自己未信的時候,便不難理解人為何不信。究其原因,人是由於不聽,以致不明,繼而不信。 耶穌在猶太人中一直宣講,更以神蹟奇事顯明祂的身分,但猶太人卻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拒絕祂,三番四次要捉拿祂,甚至要置祂於死地。約翰福音一章一開始已說明光來到世上,世人都不接受光。人不認識祂因為他們不接待祂(約翰福音一章5,10-11節)。在醫好三十八年的病人後,猶太人越發想要殺祂(五章18節),是因為祂所做的事,也是由於祂的宣告。他們的拒絕是由於沒有神的道在他們心裡,沒有神的道在心裡是由於他們的不信(五章38節)。他們不信,因此不接待祂,因為他們不求神的榮耀,只求自己的榮耀(五章43-44節),意思是他們不服神,反要凌駕於神之上。他們要的不是神的心意,而是人的意思;他們要的不是神拯救的時間,而是自己方便的時間。 人自創世以來便死在罪中,死便是與神分開。人最大的兩個問題便是「自我中心,偏行己路」,問題的關鍵便是一個字「自己」。亞當與夏娃要如神一般,撒旦要升到天上,驕傲自大使人目空一切,更使人自取滅亡。捨己是耶穌所立的榜樣,也是信徒要學的功課。「非我惟主」易說難做,是信徒一生要走的路,要守的道。 耶穌在節期時上了殿,與往常一般教訓人。猶太人的回應不是重於教訓的內容,而是針對教訓的人。他們注意的是耶穌的出身而不是他的教導(15節)。耶穌提醒他們要看重的不是出身,而是出處,他清楚說明他的教訓是出於神(16節)。祂不單說明出處,更提及受眾。教訓重要不單是它的出處,更重要的是聽的人肯受教,聽眾願領受。再好的藥沒有人服用也是於事無補,再好的衣服沒有人穿著也只能是陳設品。 耶穌提醒他們兩件事,要立志遵行神的心意,要單單求神的榮耀,如此便能曉得教訓的出處,如此便沒有不義(17-18節)。他隨後又再重提醫治三十八年病人的事,指出他們不明白律法的作用,更誤解了安息日的意義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他們不信,因為他們不求神的榮耀(五章38節,43-44節)。 人要以人為人,以神為神:人的問題是以人為神,不以神為神。不信的如是,有時候信的人也如是。在查考神話語之先,在探討神真理之前,人要先問自己是否願意聽神的話而行,按神的理而活。人若有謙虛受教的心,必會曉得神的心意。順服在明白之先,立志在查考之前。不少人查考探討,為的是看看神說的合不合自己用,而不是看看自己行的合不合神所說,這是本末倒置,更會引致是非不分。 人查考不是為了顯出自己有理,而是要明白真理。人不要求人的榮耀而是神的榮耀。人在信主後有兩個危險,一是放不下自己,二是太抬舉別人。 信徒信主後便要心意更新而變化(羅馬書十二章2節),也要脫去舊人,穿上新人,把心志改換一新(以弗所書四章22-24節)。心意與心志都是看不見但卻是關聯性的。人要讓神的話改變自己的內在生命,以致對人、對事、對神、對生命有正確的認識。人不要用自己過去的想法、學問、經驗來解釋神的話,這是很危險的。信徒要的是遵行神的心意,而非要迎合自己的心意。這種更新並不容易,甚至是痛苦的,但過程是必需的,結果是美好的。 明白真理後,對人對己,對仇敵,對不幸都會有不同的看見,繼而產生不同的行為表現。愈順服便明白愈深,愈遵從便懂得愈多。尋找的一定尋見,叩門的必定開門。要更新成長,便要「非我惟主」,放下自己,明主心意。 信徒信主後會在追求中遇到一些特別好的教師,這些教師不是語出驚人便是頭頭是道,甚至一言一行都使信徒既欣賞又敬佩。但信徒要以人為人,萬不能以人為神,又或成為人的偶像。人要好的老師沒有錯,人需要好的榜樣也是對的,但信徒要明白我們效法最終的對象是基督,我們要領受最終的教訓是基於聖經。 人所作的必要指向基督,引向基督的才要效法;人所說的必要源於聖經,基於聖經的才可接受。不分辨的跟從,不探究的領受都是危險且具破壞性的。極端與異端之出現,豈不是由於缺乏辨別、盲目跟從所致嗎?教會分裂、信徒紛爭豈不是由於高舉人、榮耀人而有嗎?要避免偏離真道,要終止結黨紛爭,便要「非人惟主」,只要基督,惟靠聖經。 目前在學甚麼,有更新嗎?有放下嗎?現在在服從誰?有盲目嗎?有辨別嗎?人要更新,人要辨別,不單為了自己,也是為了別人,為了教會,更重要的是為了神,為了神的名,為了神的榮耀。


結語

人要遵行神的旨意必要先明白神的心意。人要明白神的心意,便要「非我惟主」,也要「非人惟主」,以致能「按公平斷定是非」(七章24節),能曉得教訓的出處,尋求神的榮耀,心中沒有不義(七章17-18節),明白神的心意後便要遵祂而行,不但作得對,也要行到底,走得完。

作者保留版權

bottom of page